首页 > 技术文档 > 水质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水质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2021-05-01
技术文档
去分享

 



水质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魏伟

(内蒙古天河水务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0300

 

0引言

水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产生的外排水量一旦超出周边的环境容量阀值,水质就会恶化,若不能及时治理,其引发的不利影响往往是长期、严重且广泛的。水质检测是防治水污染的第一步,水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以及完整性等对水环境治理和管理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做好水质检测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水质检测质量控制与保证的必要性对水质检测来说,其主要目标之一是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无误。从开始取样到检测前期间内,水样中物质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在检测过程中,由于人员素质、仪器精密度、分析方法选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检测值会对真实值产生偏离,造成误差。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水质检测质量与保证体系,在检测过程中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2影响水质检测质量控制与保证的因素

2.1人员因素

人是水质检测工作的执行主体,检测人员在技术判断、经验、技巧上的差异对整个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水质检测人员,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要具有良好工作责任心和职业操守。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新型仪器的投入使用,对检测人员的能力要求逐步提高。

2.2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是进行水质检测的物质基础,分析仪器的精密性和稳定性对检测结果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在仪器检测的过程中,要对其运行条件和状态进行严格的监控,使其能够满足水质检测的需要。要对仪器进行正确的操作和坚持日常维护,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防止仪器故障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或失效。

2.3实验环境

实验室环境是质量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环境因素影响形式多样,比如空气的悬浮颗粒物会污染水样、气温过高或偏低对电子仪器的精密度造成影响。因此,水质检测前和检测中均要按照分析仪器的使用条件,对温度、湿度、灰尘、通风等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控,及时消除不利影响。当检测条件不具备时要实施人工干预,比如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杂质、用空调调节气温等。另外,要重视检测人员的安全环境保障,做好不安全因素辨识和安全防护措施。

3提高质量控制与保证的措施

水质检测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紧密联系。因此实施质量控制,既要注重细节,又要考虑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

3.1前期准备控制

前期准备措施是保障水质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其主要控制环节包括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人员素质、样品采集与保存、标准物质和检测试剂、实验仪器设备等。

3.1.1检测方法的选择

不同水质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一定会有差别,在检测前应该先对要测水样的基体组成、待测组分的大致浓度范围等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结合水质检测的要求和目的,来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在检测方法和适用范围都满足条件下,优先考虑级别较高的分析方法,比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保证必要准确度、精密度的前提下,注意操作的简化。

3.1.2人员素质的提升

良好的质量控制需要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来保障实施。人才的培养方式离不开学习培训,学习培训内容要注重仪器操作、基础理论和水质检测方法等方面,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许多新型分析仪器开始投入使用,这类设备往往结构精密、科技含量高,需要检测人员主动学习,掌握先进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培训和交流等手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注重检测人员综合能力的考核工作,引进考评机制,通过人员比对、能力验证、操作观察、内部审核等方式来实施培训效果和能力评价,进而保证检测人员的职业水平逐步得到提升。

3.1.3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水样的采集要有代表性,能真实反映水质环境现状。采样程序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3次再进行采样。采样时应注意去除水面的杂物。在保存、运输以及储存中,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水样物化性质的稳定性1,包括冷藏、加入适量的保存剂等。

3.1.4标准物质和检测试剂标准物质与检测试剂是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重点因素。要保证使用合格产品,检查其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前后要对其合理安放与保存,如光敏性试剂要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使用前应确认是否被污染。对标准物质使用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尽量减少标准物质的质量改变对结果的影响。对配比好的标准样品,要定期进行检定,保证其质量能正常使用。

3.1.5检测仪器设备

实验室配备仪器设备时,要保证其技术指标和功能满足水质检测要求,量程也要与被检测参数的技术指标相适应。相关人员要积极检查维护所用仪器设备,联系专业部门进行定期检定,保证其符合国家水质检测标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溯源性。

3.2检测过程控制

水质检测过程是质量控制与保证的关键环节。在检测技术选定的前提下,质量控制程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主要有空白分析、平行样分析、密码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标准曲线绘制以及对比分析等。

空白分析是将纯水按照样品分析规程在同样操作条件下进行的检测,可校正由试剂和器皿引入的杂质所造成的系统误差;平行样分析是将同一样品的两份或多份子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一般为检测样品数的10%~20%1,可反映批内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密码样分析由专职质控人员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分析,同样是对精密度的反映;加标回收率分析是在同一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后计算回收率,可抵消相同样品基体效应的影响;标准曲线绘制是将标准溶液按样品测定相同的方法步骤进行检测,得出的数据应用回归分析计算出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截距和斜率,要求选取至少5个数据点、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考虑到标样的质量会发生变化,要定期更新曲线。对标准物质的直接测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对比检测是指不同实验人员采取不同比对方法、选择不同的仪器设备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由于不同检测方法所受到的干扰和影响因素不同,使得出现近似相等结果的几率很小,因此能更好地增加水质检测的准确性。

不同质控程序对检测数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精密度和准确度上,每种程序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应根据对样品的前期信息,利用不同检测方法的互补性,增加对比检测的比例,综合检测判断水质状况,有效实现水质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3.3检测数据和记录控制

水质检测结束并完整记录检测数据之后,还需要通过后续措施保障检测质量,要对检测数据和实验记录要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可靠。若发现检测流程不符合规范或分析结果不合理,需要及时加以纠正,如有必要可重新检测。在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应采用一人处理,另一人复核的审核制度4,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数据修约,合理保留有效数字位数;对于检测数据与记录需要做好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便于进行检测数据的对比及检测结果回溯。

4结语

加强水质检测质量控制与保证,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不仅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对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质量控制与保证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制约影响的系统,因此要全方位考虑,制定出合理的质量控制方式和制度,要全员配合,积极参与,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各项专业技能,严格执行各类相关的检测标准,切实保障水质检测过程的科学和结果的准确。


————————————


中科睿谱提供水质检测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包括:

(1)有机物: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

(2)无机指标:

① 植物营养元素 污水中的N、P为植物营养元素;

② pH值 主要是指示水样的酸碱性;

③重金属 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镍,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进行删除,谢谢!


作者:魏伟 来源:检测与质量
去分享
已经是第一篇
在线客服
小睿
0531-59845626 / 188 6661 5407
在线服务时间: 工作日 9:00-18:00